(来源:威海市环翠区旅游局)
为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融入现代生活,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创新实践项目推荐工作花饽饽。经项目申报、专家推荐等程序,确定了43个山东省“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创新实践项目。其中,环翠区“玩转花饽饽 非遗更city”入选。
山东省“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创新实践项目
玩转花饽饽 非遗更city
“指尖流转一花开,巧手揉捏百鸟来花饽饽。龙凤人间何处见,而今相伴落面台”。这首流传在胶东的顺口溜,说的就是在2009年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胶东花饽饽。胶东花饽饽是胶东地区民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舌尖上的美食,更表达着胶东人的心理感情和文化内涵,强化了民俗情境和民俗事象,贯穿于节日风俗,祭祀供奉等生活民俗中。
花饽饽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但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正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花饽饽。面临传承人断层与老龄化危机,据统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70岁以上的占比高达71.5%,而50岁以下的仅占比1%。传承人老龄化导致创新乏力与融合不深,非遗项目仍停留在传统模式,缺乏创新元素和现代科技的应用,缺少实现有效商业化和市场运作能力,难以吸引年轻受众,同时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花饽饽也面临着国际竞争和西方面食文化传播的挑战。
威海磨爱麦食品有限公司花饽饽,在第五代和第六代传人两代人努力下,经过十余年厚积薄发,为传统的花饽饽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如今把花饽饽玩的风生水起,潮流感拉满,融合在现代生活中火爆出圈,让年轻人直呼:“谁说非遗不city?”
一、非遗花饽饽与现代科技接轨花饽饽,实现创新发展深度融合
“玩转花饽饽让非遗更city”创新实践项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传统花饽饽的技术壁垒,从内而外创新突破花饽饽。威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孙海燕,作为第六代传人,在从业三十多年的时间内,研发出“胶东花饽饽生品着色发法”“三次醒发一次成型法”“多醒复蒸法”等技术成果,先后荣获威海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威海市创新增效成果三等奖,正是依靠技术驱动,花饽饽产品——日日有创意,月月有更新,年年有换代。作为主要起草人编写《威海花饽饽制作流程》团体标准,实现了从小作坊到批量化、规模化、规范化生产,填补山东省团体标准空白。
先后开发出私人订制、生日贺寿、民俗节日、婚庆喜礼、儿童食品、养生食品等,十大系列数千款产品花饽饽。把花饽饽升华为与民俗文化、旅游文化、康养文化相结合的创意美食。依靠企业的发展增收,实现非遗的商业化可持续发展,确保开展非遗传承推广的资金来源。创新的花饽饽获评为威海名点,所创立的威海磨爱麦食品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威海市级“山东手造”非遗工坊、威海市大姐工坊,项目入选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22年“山东手造·乡村好时节”年度优秀案例、入选2022年山东文化和旅游对外交流合作资料库。
二、推动非遗与时尚潮流、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等的深度融合
“玩转花饽饽让非遗更city”创新实践项目,主要实施人之一,是威海威海吉昌花饽饽技艺的第六代传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马昱花饽饽。
作为毕业于上海东华大学艺术系的九零后,毕业后出国深造时尚设计,面对父母对非遗传承和花饽饽的破圈的焦虑,放弃上海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归,从时尚设计师转为非遗面点师,就想让年轻人也爱上非遗花饽饽花饽饽。担任公司创意总监,担纲时尚系列、卡通系列的创意设计。梳理出:“因节而作、因季而作、因事而作、因人而作”的创新设计思路,与上海艺术届跨界合作,用自身的艺术时尚思维,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融合在一起,大胆改良传统花饽饽的造型,开发出与时尚接轨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非遗花饽饽产品和衍生品,设计出让年轻人更喜欢的时尚造型和ins风格花饽饽,让它们成为既能吃又好玩的时尚新品,在年轻人的社交媒体和朋友圈走红。2020年为北京冬奥会开幕晚会设计开发冬奥花饽饽系列作品,收到北京冬奥会组委会文化活动部的表彰,2024年创新产品“龙宝花饽饽”入选山东省“龙腾华夏 匠心齐鲁”龙年主题非遗文创大赛,创作的“卡通花饽饽伴手礼”在威海市旅游商品大赛中被评为非遗产品十佳伴手礼。
三、看见非遗花饽饽,让非遗“触屏可及”
“玩转花饽饽让非遗更city”创新实践项目,一直在考虑非遗融合的新可能,打开年轻化传承新思路花饽饽。非遗要让更多人看见,非遗才能有活力,文化传承需要有观众。非遗走出去,不仅是走向市场,更是要走进课堂、展览、新媒体平台。传承不是独行侠,而是推广者。非遗传承人与新媒体、视频形式的结合,是当下传播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1.社交媒体平台:两位传承人在拥有庞大用户基础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常年发布与传统文化、非遗文化相关的视频内容,具有较强互动性强,便于内容的快速传播和受众的广泛覆盖花饽饽。
2.短视频平台:通过制作短小精悍、趣味横生的短视频,展示非遗项目的制作过程、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吸引更多年轻用户的关注和喜爱花饽饽。
3.直播互动:利用直播平台进行非遗技艺的现场展示和教学,增加与观众的互动,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非遗文化,提高参与度和传播效果,传承人应“东方甄选”平台邀请录制的花饽饽抖音视频,播放量突破70000花饽饽。通过声情并茂的镜头语言传达非遗背后的审美、工匠精神和传统文化,激发公众对人文情感和厚重文化的感情共鸣和深度认同。
四、动手玩非遗花饽饽,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玩转花饽饽让非遗更city”创新实践项目,最受欢迎的部分是非遗+文旅、非遗+研学、非遗+美食的深度互动板块花饽饽。通过与住威高校、各大旅行社、研学机构、中小学、社区、团体广泛联系深度融合,开办多种形式的研学、体验活动,让外地游客动手体验制作花饽饽感受胶东厚重的历史文化;让中小学生参与非遗活动,不仅是学习传统更是一段触摸历史、启发兴趣的成长旅程;让社区居民动手制作花饽饽,不仅是对久远的记忆唤醒,更对老一辈味道的回味。
“玩转花饽饽让非遗更city”创新实践项目,致力于传承文化、焕活技艺、延续文化、培养能力、增进交流、增长见识,塑造价值观和责任感,丰富生活,在玩非遗中参与非遗保护,增强文化传承的意识和责任感花饽饽。每年接待研学体验人群上千人,其中不乏来自日韩、港台甚至欧美的游客,在好玩、好看、好吃中,直呼city不city,把非遗文化视频广泛传播。